1.培养目标
本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师范类专业,在夯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和良好的语文学科专业素养,具备良好的语文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在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以及其他相关教育机构承担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专业实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学校开设最早和最受欢迎的本科专业之一,著名作家王蒙为名誉教授。2017年以来一直是本科第一批次招生,现为语文学科教育硕士学位授予点及校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软硬件设施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汉语言文学专业现拥有专任教师24人,其中硕士生导师7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占比达70%,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达80%,硕博比例及副教授以上高级职称比例均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近年来本专业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在省级以上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近二十部,获批校级精品课程3门,获得省级科研奖励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市级优秀社科成果奖10余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5人次获得省级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此外,建有冀东文化研究基地和河北省非物质文化研究基地2个省级科研平台以及长城文化研究所和孤竹文化研究所2个市级科研平台。建有稳定、高质量的校内外实习基地10余所,拥有功能完备的师范技能训练室及文法综合实训中心,文法专业资料室拥有丰富的专业图书和期刊资源。
3.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坚持以“厚基础、高素养、强能力”为培养特色,秉持“专业素质强、教学能力强、育人能力强、自我发展能力强”的“四强”特色育人理念,构建了以“原典导读”与“专题研究”为特色的多元化选修课程体系以及完备的“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实训体系,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协同育人,给予本科生一对一的精心指导。同时开拓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形成合力,侧重加强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训练、发现问题的能力训练、原典导读的诵读训练、写作技巧的创意训练、口语表达的演讲训练等。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内涵,开阔学生的专业学习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学术研究意识以及较强的教师职业技能,从整体上提高人才的竞争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为今后就业或继续硕士研究生的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4.课程设置
本专业主修课程有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写作、语文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美学概论等。另设30余门选修课程。
5.就业与发展前景
本专业积极服务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近年来毕业生考研录取率最高时达30%,录取院校中有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本专业近几届毕业生教师资格证获取率达85%以上,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方向呈现多样化,就业岗位多见于国家、省级等各类机关公务员、中小学校教师、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教学人员、各类公司文职职员等。通过近几届毕业生就业后反馈情况来看,本专业毕业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能力,适应工作快,工作能力强,普遍受到社会及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我专业,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充满活力的科师校园,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挥洒青春汗水,同绘美丽人生。